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子云亭 > 正文
微觀史·勵志故事·向善書——讀蒲雪野新著《走向巔峰》
发稿时间: 2021-03-28 08:22    来源: 綿陽日報

  □馮小涓(綿陽)

  我與蒲雪野先生最早相識于文稿,其散文我經常拜讀。既是老鄉,又是報人和文友,相互交流的話題很多。雪野先生曾長期在伊犁日報社做記者、編輯,又是伊犁師范大學客座教授,出版有多部散文集。前年回到四川,在成都謀職。不到兩年,就隆重推出了非虛構作品《走向巔峰》。

  拜讀《走向巔峰》,我被一個又一個創業故事所吸引。口腔專家與著名詩人王開平,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女企業家李小君,離開國企創辦民營企業并且把產品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業家王永一,放棄大學教職創辦多家企業的董事長陳俊,退役后再回鄉創業的副軍級老兵梁斌,舞出生命芬芳的舞蹈藝術家陳永兵,創辦“民情聯絡站”的軍嫂紀華,為殘疾人撐起傾斜天空的維吾爾族女性熱米來木·阿不來提……這些形貌有別、風神各異的人物從字里行間走來,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創業故事。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三個共同特征:一是時代的影子,二是百折不撓的韌性,三是回報社會的情懷。

  這些奮斗者大多有并不順利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那是經濟短缺時期留給人們的集體記憶。在雪野先生的筆下,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細節是《大山飛出金鳳凰》一文中“想念一雙鞋子”。對于經歷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物資匱乏之窘迫,人們對一雙鞋子的珍惜,孩子對水果糖的盼望,都是那個時期共同情愫,是生命中最難忘的記憶。沒有經歷過貧窮的人不會有饑餓和短缺的切膚之感。在人們能隨意選擇零食的今天,水果糖已被肥胖者列為禁品。皮鞋、布鞋、休閑鞋、旅游鞋充斥家家戶戶的鞋柜,對一雙鞋子的向往早已成了歷史的記憶。也許這些記憶微不足道,易被宏大的歷史記錄輕易抹去。從這個角度講,雪野先生的書寫補充了歷史,也捍衛了記憶。

  歷史應當是時代合唱的回響,而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身影。當今天的歷史學家一波三折地講述盛唐安史之亂前后的歷史時,我們不正是從杜甫的“三吏三別”中感受小人物在社會動亂中的酸辛與悲憤嗎?

  《走向巔峰》中記錄的這些人物都有奮起創業的艱辛歷程和收獲成功的巨大喜悅。這是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人民努力奮斗、走向民族復興的縮影。從這個角度講,雪野先生在書寫當代中國人的微觀歷史。相比于歷史教科書的宏大書寫,這可能屬于歷史的低吟淺唱。但這個微觀史,更能讓我們觸摸時代的肌理,看到每一個生命在時代中的行進軌跡,看到生命的艱辛、拼搏的頑強以及成功的喜悅。

  也許后來的歷史學家氣勢恢宏地書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不正是可以從文學的講述如雪野《走向巔峰》這樣的文學作品中,去感受這幾十年中國的巨變,以及普通人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嗎?中國在40多年的時間里就創造了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奇跡,那些普通的奮斗者也走向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巔峰。所以,書寫微觀史已被前人忽視,更值得今人珍視。

  歷史的關注點在上層,而不是民間。以至于我們讀到龐大的“二十五史”,篇篇都是帝王將相,難以看到人民,難以看到那個時代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而這,也許是文學的部分功能。文學記錄著那個時代的社會變遷和普通人的心靈軌跡。“對一雙鞋子的向往”,是短缺時期的夢想。中國人埋頭苦干40年,用雙手制造了各種各樣的產品,成了世界制造業大國。

  雪野先生筆下的奮斗者們雖是普通人,卻非等閑之輩。他們不像普通人那樣安于庸常,順應命運。相反,他們都有一種改變貧窮、奮起努力,不干出人樣絕不罷休的倔勁、狠勁,失敗了再闖、絕不向命運低頭的韌勁,抓住機會起跳摸高、華麗轉身的果敢行動。這些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打工經歷,在打工中摸索,最后創辦自己的企業。也有的有很好的工作,是大學教師、國企高管,但他們不安于既有的平凡生活,勇敢下海開創新的天地。甚至已經擁有很高的待遇,本該安享晚年,或者在外賺了錢可以過上輕松悠閑的日子,卻再次回鄉創業,投入鄉村振興的大合唱,帶領鄉鄰組建合作社,共同致富。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是奮斗者的優秀代表,他們的經歷值得大書特書。

  這些企業家不但有千回百轉的創業經歷,也經受過無數失敗的考驗,但他們總是在至暗時刻堅強不屈,不停地尋找新的商機,并抓住機會撲上去。他們留下了一連串行進的軌跡,也獲得了自己的人生體會。閱讀這些感人至深的商海故事,我們能夠找到成功的秘籍:“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專注和用心”“全力以赴的拼勁”。他們向我們講述了身邊的勵志故事。吒咤風云的偉人傳奇,固然催人奮進;但身邊的勵志故事,普通人的英雄行為,更能激發我們珍惜韶華,抓住機遇,努力實現自己的成功!

  從這些奮斗者身上,我們能發現拼搏和向善的力量,拼搏是前行的動力,向善是前進的方向。有一種家風是善良,有一種情懷也還是善良。他們用各種方式服務社會,解決就業,創造稅收,更有修橋筑路、助學助人的諸多善舉。在擔當企業責任的同時,也分擔著社會責任,匯聚成溫暖的巨大能量。特別值得讓人感動的是軍嫂紀華和維吾爾族女性熱米來木·阿不來提的事跡,她們用一輩子為他人服務的善舉,溫暖著身邊的人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可以說,《走向巔峰》也是一本歌頌善行的嘉言好書。

  這是一部了解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普通中國人奮斗歷程的微觀史,敘寫了一個個催人奮進的勵志故事,是一部回報社會的向善之書。(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