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別報道 > 正文
深學篤行踔厲奮發邁向新征程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心得體會(七)
发稿时间: 2022-12-26 10:59    来源: 綿陽日報

  加快建設全國一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譚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務院批準建立的首批國家高新區,綿陽高新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奮戰十四五、挺進三十強”奮斗目標,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加快建設全國一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高新力量。

  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狠抓創新主體培育。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創新創造的生力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抓創新主體培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就是要進一步優化創新主體布局,讓企業在創新需求、創新投入和創新資源整合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充分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動力。要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培育一批創新型頭部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要探索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科技產業加速器等鏈式孵化載體體系,培育帶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科技領軍企業培育一批具有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的“拳頭產品”,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狠抓創新生態營造。良好生態是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抓創新生態營造,就是要持續優化政務、市場、社會環境,著力打造開放包容、近悅遠來的創新環境。要以創新孵化服務市場化改革為重點,加快打造創新街區,聚集高端創新人才,優化創新人才布局,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促進產業創新聚集發展。要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人才供給、成果評估、投資審計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為創新創業提供“一條龍”服務。

  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狠抓創新產業培育。產業鏈提出技術創新需求,創新鏈推動產業鏈價值提升,二者相互支撐、共生共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抓創新產業培育,就是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產業布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聚焦新型顯示及半導體、高端裝備、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和智能終端、磁性材料及應用兩大特色產業,加強成果應用和產業化,重點推進一批大項目建設,推動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要聚焦前沿技術和產業變革重點領域,探索構建未來發展業態場景,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無人機、增材制造等未來產業,努力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要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實施企業上云工程,加快建設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智能園區,發展智能終端產業。

  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狠抓創新人才引育。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抓創新人才引育,就是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強磁場。要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要圍繞產業發展重點精準靶向引才,搭好產業平臺、科創平臺、企業平臺,大力引育一批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等人才。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環境,精準對接“政策供給端”和“人才需求端”,為人才創造良好發展空間。

  (作者系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

  在新征程上交出后發趕超新答卷

  □ 周福蘭

  歷史滄桑巨變,時代風云激蕩。黨的二十大統攬全局、舉旗定向、凝聚力量,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北川作為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發展質量不高、經濟總量不大仍是最大縣情,要在新的發展賽道上迎頭趕上、后發趕超,更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建成全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交出新的歷史答卷。

  新時代的趕超是特色產業繁榮發展的趕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源,我們將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優勢,大力實施“產業倍增發展攻堅行動”,聚焦“通用航空、安全應急、文化旅游、苔子茶、食品醫藥”五大產業鏈,以產業鏈鏈長制為主要抓手,深入推進園區“提質滿園”,狠抓招商引資突破,加快補鏈、延鏈、增鏈、強鏈,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產業體系。聚力打造全新增長極,全力建成全國禹羌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西部通航產業高地,力爭文化旅游和通用航空率先晉級百億級主導產業,為北川后發趕超注入澎湃動力。

  新時代的趕超是基礎設施大幅提升的趕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基礎設施特別交通設施是北川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們將大力實施交通設施建設攻堅行動,圍繞構建“外聯內暢”交通體系,推動北川通用機場建成投運,確保鹽茂高速、安北高速、九綿高速早日開工建設,S313北松路、S216敦青路、S107改線等縣內交主干線提檔升級,力爭鐵路貨運專線成功落地,填補縣域軌道交通空白,全面迎來“鐵公機”立體交通時代。同時加快推動唐家水水庫、抽水蓄能等重大水利基礎設施項目落地,為北川后發趕超提供強大支撐。

  新時代的趕超是群眾生活不斷改善的趕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作為價值取向,下更大決心辦好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事關群眾衣食住行、安居樂業的大事要事,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群眾看到更多變化、得到更多實惠。尤其北川作為全市唯一的國家級摘帽貧困縣,我們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協調發展,大力實施城鎮建設提升攻堅行動、美麗鄉村建設攻堅行動,努力讓城鄉群眾共享發展改革成果,描繪業興人和、景美民富的新農村畫卷,為北川后發趕超凝聚民心力量。

  新時代的趕超是安全底線更加牢固的趕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北川地處龍門山斷裂帶、邊遠山區,地震、洪澇地質災害易發頻發。安全的基礎不牢,發展的大廈就會地動山搖,我們將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實施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攻堅行動,加大防災減災投入,加強應急力量建設,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森林草原防滅火、生態環保、金融、政治等各領域風險防控,嚴防死守各類“灰犀牛”和“黑天鵝”事件發生,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為北川后發趕超提供堅強韌性。

  (作者系北川羌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

  不斷增強基層黨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 張荔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通過認真學習,涪城稅務機關黨員干部對黨的二十大的重大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增強。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建強政治機關,走好第一方陣,不斷增強基層黨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極貢獻稅務力量。

  堅定不移建強政治機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稅收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領導是稅收事業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作為政治機關,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牢記“國之大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具體而言,局黨委要牽住抓好黨建這一帶隊治稅的“牛鼻子”,進一步鞏固理想信念之魂,明確擔當作為之責,聚起干事創業之力。要及時學習貫徹黨委會議“第一議題”,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上級黨委工作安排,不斷增強思想和行動自覺。要認真落實“四級聯動講黨課”機制,抓牢互聯網思想陣地和輿論導向,緊盯重大稅收政策出臺、重大征管舉措實施、黨和國家重要活動等焦點時刻,認真落實意識形態領域分析研判、預警監測和應急處理機制,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凈化朋友圈、社交圈。要嚴格落實思想政治工作責任制,定期召開黨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稅收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考核”。

  堅決筑牢基層戰斗堡壘。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黨在基層的陣地,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地方。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堡壘,更能保持黨員干部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奮斗底色。具體到當下,就是要加強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切實改變部分聯合黨支部過去在管思想、抓隊伍、推工作中力度不夠的問題。通過優化支部設置,夯實基層黨組織的組織體系,帶動支部書記“雙當雙抓”,既當好行政負責人抓好行政業務工作,又當好黨支部負責人抓好黨建工作,切實履行“一崗雙責”,促進帶隊伍抓工作,推動黨建和業務工作同步提質增效。廣泛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將稅收改革發展任務融入主題黨日,促進黨員服務管理能力提升、重點工作推進加速、納稅人繳費人受益。根據黨建工作特點,把各項任務化虛為實,列為具體的工作清單,明晰目標、分解任務、確定進度,黨建與業務工作同布置、同督查、同考核,齊抓相促、相融雙贏。

  堅韌不拔全面從嚴治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我們要牢記“三個務必”,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要始終保持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我們要錨定以“抓好黨務、干好稅務、帶好隊伍”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稅收現代化建設總目標,堅持嚴的主基調,把支部建在部門上、把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壓實到“最小單元”,把支部書記、支部委員管黨治黨責任落到實處。認真落實深化稅務系統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試點“1+7”、構建一體化綜合監督體系“1+6”制度文件,持續鞏固完善“縱合橫通強黨建”機制制度體系,積極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力護航涪城稅收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國家稅務總局綿陽市涪城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 黃駿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重大判斷。平武作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后,面臨著發展速度不快、產業結構不優、統籌發展和安全壓力大等問題。平武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以“一萬、兩千、三百、四全”工程為切入,推動思想大解放、作風大改變、能力大提升、發展大提速,奮力開創平武綠色崛起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平武將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全力加快九綿、廣平高速、西城門古街旅游開發等重點項目建設,夯實未來發展的基礎設施支撐。全面挖掘精品民宿點位,加快推進老河溝、清漪江、藥叢山連片綜合開發,實現與九寨、黃龍旅游差異化互補發展。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制定優惠政策等,招引百家企業落地,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定期組織“平武原產遞”農特產品展銷推介,帶動生態綠色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助推百村共富。

  全力以赴惠民生、補短板。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的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平武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全力辦好民生實事、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綠色崛起與改善民生互促互進、相得益彰,為實現共同富裕打下堅實基礎。大力實施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行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深化“醫共體”改革,加快構建山區“半小時醫療服務圈”,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推進云網融合、數字鄉村、慧眼工程、生命防護工程建設,一體化推動路、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全力以赴保安全、防風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平武森林覆蓋率高、生態功能突出,但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易發多發,必須毫不松懈夯實筑牢安全底板。扎實推進地質災害全域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加快推進山洪、地災應急避險搬遷,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萬名群眾進城鎮”,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高質量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不斷加強與北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持續鞏固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成果,不斷提升應急人員素質、撲救設施設備、預報預警能力等水平,進一步筑牢“人防、物防、技防”三道防線,堅決防范化解重大火災風險隱患。

  全力以赴爭先進、鼓斗志。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干部隊伍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平武將大力實施“千名干部換思想、改作風”,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刻研判干部能力作風短板,深化“兩學兩提”活動,深化“馬上辦、扯回銷”行動,定期點名道姓通報作風建設問題。制定“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實施辦法,倡樹“憑能力用干部、以實績論英雄”的用人導向,培育干部好作風,提振干部精氣神。大力實施“千名人才大招引、大培育”工程,出實招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招引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一批本土經營人才,用5年時間引進和培育1000名干部人才。

  (作者系平武縣委書記)

  以高質量調查服務高質量發展

  □ 向海平

  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強調全面依法治國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統計法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具體實踐。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堅持依法依規治隊,著力提高國家調查數據質量,以高質量調查服務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依法統計依法治統新局面。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堅定履行統計調查法定職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統計調查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調查數據是服務國家宏觀調控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統計調查機構要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一以貫之堅持黨對統計法治工作的領導,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思想自覺性堅定不移推進依法統計依法治統。準確把握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涵和治理要求,毅然肩負起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政治責任和光榮使命。充分發揮統計調查作為經濟發展“晴雨表”、黨政決策“指南針”的職能作用,確保以優質統計調查服務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中心大局。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健全監督機制、凝聚監督合力,更好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統計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在于確保統計調查數據的真實性,關鍵在于運用法治手段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我們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在基層統計調查實踐中不斷完善監督措施、提升監督廣度、挖掘監督深度、加大監督力度,健全常態長效監督機制。切實發揮統計監督客觀性、宏觀性和數量性優勢,拓展健全統計違法行為查處覆蓋領域和監督成果運用機制,統籌推進統計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有機銜接、相互協調、融會貫通,一體推進市縣鄉村各層級切實強化不敢假的震懾、扎牢不能假的籠子、增強不想假的自覺。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強統計執法、堅持防懲并舉,持續保持防懲造假高壓態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在于保證法律的嚴格實施。統計執法檢查是保證《統計法》規范實施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國家關于統計執法監督強度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綿陽調查隊系統分季度推進、全年實現“三個全覆蓋”的統計執法檢查實現常態化,已連續數年立案查處統計違紀違法案件。數據質量是統計調查工作的生命線,統計調查執法人員要堅決對統計違法行為“亮劍”,形成查處一案、警示一片的有效震懾。著力在基層執法實踐中淬煉一支忠誠擔當精干的統計執法隊伍,探索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發現統計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的能力,推動統計執法檢查從被動篩查型向預警預見型轉變。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弘揚法治精神、營造法治氛圍,著力構建風清氣正統計生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統計法治宣傳教育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夯基固本之舉,我們要大力弘揚“為民調查、崇法唯實”的新時代國家調查隊精神,持之以恒推動統計法治宣傳教育在基層統計調查實踐中走深走實。充分注重普法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加強市縣調查隊統籌聯動、增進與調查員的交流聯系、爭取與地方黨政機關的協調聯通,推動系統內外學習貫徹統計法治精神常態化長效化。將統計法治宣傳教育融入黨建、執法檢查、業務培訓各項工作一體推進,實現1+1>2的協同效應。著力創新普法內容和形式、提高普法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統計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作者系國家統計局綿陽調查隊黨組書記、隊長)

     編輯:郭成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