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持鐵、公、機“三箭齊發”,全面提升我市樞紐功能和在全國交通路網中的地位——
綿陽:織密立體交通網 鋪就群眾幸福路
綿蒼高速公路于2023年年底正式通車,總長約122公里,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
高鐵飛馳穿梭,車輛川流不息,航班頻繁起降……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歷經75載,綿陽交通運輸領域發生歷史性變化——交通基礎設施連片成網,人民群眾出行便捷舒適,智慧綠色發展日新月異。
快捷方便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為百姓創造了“說走就走”的出行環境,一張現代化、立體化高質量綜合交通網在綿州大地越織越密……
從“線”到“網” 打通內暢外聯交通大動脈
在位于平武縣白馬藏族鄉水牛家水庫段的厄哩寨隧道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劉大祿頭戴安全帽,拿著手電筒,正在來回巡視,逐一檢查各個環節。
“這是九綿高速在綿陽境內的最后一條隧道,也是九綿高速綿陽段境內施工難度最大的隧道之一。”劉大祿介紹道,隧道開工6年來,經過了開挖邊仰坡、掘進等作業,目前還剩最后100多米就能實現整個隧道雙幅貫通。
為何這條隧道修建時間這么長呢?該隧道為分離式特長隧道全長6065米,隧道巖層極為軟弱、穩定性差,施工過程中易掉塊,開挖時易坍塌。劉大祿表示,“我們采用弱爆破與機械開挖同時向前掘進的方式,還運用了多項專業施工技術,預計11月下旬左右實現隧道全線貫通。九綿高速全線貫通后,將為高速周邊村民帶來極大的出行便利,帶動周邊的旅游經濟發展,想到這些我們都充滿了干勁。”
而這僅是綿陽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2023年以來,綿蒼高速等4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川青鐵路青白江至鎮江關段開通運營,綿陽境內開通安州、高川兩個車站,進出綿大通道擴展至17條。截至目前,全市高速公路規劃總里程達到1223公里,形成“2環9射9聯”布局,已建成12條(段)、通車總里程達到709公里,成為全省首個突破700公里的地級市,已實現縣縣通高速。
交通之變,在于從“線”到“網”的飛躍。國省道“5縱5橫”主骨架的建成,實現了交通干線成環成網。通過平武G665龍安至水晶改建工程等40個國省干線項目的實施,有效提升了我市縣域內干線通道服務水平、山區公路“生命線”抗災能力和交通服務國防建設能力。截至目前,全市現有國道6條共769公里,省道19條共1421公里。
除了“大動脈”,作為“毛細血管”的農村公路也沒有放緩建設步伐。市交通運輸系統將路網規劃與國土空間、產業發展、鎮村布局規劃等相互融合、有效銜接,農村公路串聯起村民聚居點和重要經濟節點,融入農村產業、物流、環境以及特色經濟。通過加快推進城際通道、城鎮過境入口路段建設,疏通城鎮交通瓶頸,重點鄉鎮和產業園區半小時內上高速比例達100%。目前全市農村公路共2.2萬公里,全市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85%,建制村通等級路比例達到100%,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比例達到73%,省、部“十四五”目標任務提前完成。
從“無”到“優” 構建互聯互通立體交通網
來到綿陽機場T2航站樓,不少旅客正在排隊辦理乘機業務。站在樓前,綿陽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余澤林感慨萬千,“我是1999年來綿陽機場工作的,那時跑道和T1航站樓都才開始修建,算是見證了機場的從無到有,再到優的歷程。”
最讓他記憶深刻的是,2001年綿陽機場第一次接受中國民航總局飛行校驗中心對機場導航系統、助航燈光系統、航管通信系統進行了投產前的飛行校飛。“當飛機平穩降落在我們的停機坪上,我的心里十分激動,這是綿陽機場歷史性的一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機場通過嚴格驗收,實現通航。”
年綿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實現100萬人次,2016年突破200萬人次,2017年突破300萬人次,2019年突破400萬人次……這一連串數據的背后,是綿陽機場全員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成績。余澤林說,“目前,綿陽機場貨運綜合樓、T2航站樓相繼建成運營,年旅客吞吐量位列全省地級市第1位,作為機場的一員我非常自豪。”
下一步,綿陽機場將與成都雙流和天府兩個機場按照“主動融入、差異發展、協同互補”的戰略思維,緊緊抓住綿九高速通車的契機,加快打造“入川航空旅游新通道”,與成都兩個機場共同構建成都平原城市群多機場體系,全力建設成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骨干機場”,為綿陽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出行便利、物流發達,是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最樸素愿望。2014年,成綿樂城際鐵路開通運營;2017年,西成客專正式通車,青蓮、江油北站新建啟用,鐵路從普速時代跨進了高鐵時代。成蘭鐵路加快推進,綿遂鐵路啟動建設,“十”字高速鐵路骨架正加快構建。伴隨著中歐班列常態化、高頻次開行,鐵路積極助力綿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市鐵路旅客發送量也在逐年遞增。
一條條公路、鐵路,一座座橋梁、隧道,一個個機場、碼頭……它們見證著綿陽的歷史變遷,詮釋著綿陽交通的發展歷程。
鐵、公、機“三箭齊發”,全面提升綿陽樞紐功能和在全國交通路網中的地位,全面對接綿陽周邊地市,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銜接長江上中游城市群交通圈,實現公、鐵、機順暢聯運。
放眼未來,綿陽將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綜合運輸通道、構建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建設集約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統籌融合發展。此外,將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平安交通體系、創新融合的智慧交通體系和環保集約的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我市綜合立體交通高質量發展。(周銳 記者 唐舒琪 宋德平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