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創新之變”,共享“科技盛宴”。
11月10日,第十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落下帷幕。大會期間,近2100多位重要嘉賓出席,190余家國際國內科技創新領域知名機構參展參會,68個產業投資項目集中簽約,現場觀展人數超過12萬人次……科博會不僅是開放合作的交流平臺,更是科技創新的引流端口。
開放合作是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本屆科博會延續了一如既往的開放合作特色。可以說,科博會上所有的熱鬧、新奇、欣喜和溢出,都緣自開放。
本屆科博會同期舉行“1+6+N”系列產業合作活動,以一個省市大平臺促進新質大合作,六條產業新賽道鏈起全國大資源,N場全周期促進推動投資大生成,將產業合作拓展到展會外、延伸到發展中,聚焦在綿落地企業、投資意向企業、重點在談企業,靶向發力邀請中廣核、科大訊飛、永道控股等“三類500強”,上市公司、專精特新等行業龍頭企業占比超六成,參會客商質量創歷史新高,致力實現產業合作“百花齊放”,促進最新科技與高新產業、優質投資與高質量發展“雙向奔赴”,推動形成企業引進來、客商請過來、項目落下來、產業建起來的發展大格局。
大會期間,現場集中簽約68個產業投資項目,總投資額超680億元,人工智能、新型顯示、激光、核醫療、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比超五成,簽約項目結構能級明顯提升。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本屆科博會著力彰顯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暢通從“書架”到“貨架”之路。
在集中展示中,綿陽逐項展示打造涪江實驗室、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舉措和成果轉化案例,透視硬核科技實力;瞄準激光、磁性材料、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健康食品“六大產業新賽道”,密集組織6場專題產業鏈投資懇談活動,發布先進飛行控制系統、成飛運輸設備等產業化成果15項,促成簽署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協議11項。如果“博覽會”是手段,向“新”向“質”則是發展內涵。
猶記得,在第六屆科博會上,核醫學論壇活動首次出現,有專家現場拋出一個問題:能不能發揮綿陽的國防科研資源優勢,探索核醫學技術應用實踐?此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在綿陽拔節生長,X-FLASH放療技術等前沿科技成果加速轉化,醫用回旋加速器等“綿陽造”實現國產替代。本屆科博會開幕當天,中廣核首臺質子治療設備也在綿陽下線。微觀來說,科博會見證、促成了核醫療產業在綿陽的興起;宏觀而言,科博會加速了生產力和創新力轉換,助力綿陽競逐未來產業新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科博會開幕式上發布了15項顛覆性技術,這與此前四川發布的25條新賽道產業(涉及綿陽6條)多有“重疊”。而綿陽在可控核聚變、機器人、核醫學、激光顯示、航空航天等多項顛覆性技術上有很強實力和產業優勢。這些技術不僅代表著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更預示著未來產業變革的新方向。前進路上,必須充分發揮科博會的“長尾效應”,健全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雙向奔赴”,助力重點產業的建圈強鏈集聚,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展會有期限,合作不散場。科技創新的開放合作永不落幕!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