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降成本“歇人不歇店”,一家上午賣米粉,一家下午賣熱鹵——
我市創新分時共享經營模式
綿陽新聞網訊 米粉是我市的傳統名小吃之一,街頭隨處可以看到米粉店,每天早晨排著長龍吃米粉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但米粉店上午客流量大,生意好,到了下午就沒多少人了,怎樣更好地利用鋪面掙錢?米粉店經營者趙維榮最近找到了新門路。
不久前,趙維榮和合作伙伴來到市市場監管局科技城新區分局辦證大廳,他們計劃共用一個經營場所和設施設備,開設各自的餐飲店,分別取得各自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在不同時段獨立經營,一個上午賣米粉、一個下午賣熱鹵面條。
“按法律規定,同一經營場所只能申領一個食品經營許可證。分時共享的經營模式很新穎,但許可證的申領主體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劃分比較棘手。”科技城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分局科園市監所副所長匡興勇說。
面對餐飲經營共享新業態的出現,市市場監管局采用“放得活”“管得住”的工作思路,精準扶持不同經營主體發展。依托市場監管總局的“服務+監管”工作理念,多科室聯動研討,以“一定二扶三治”策略,成功破解餐飲經營共享新業態辦證難及后期食品安全監管難題。
“我們經過討論認為,他們的經營項目均為熱食類,比較相近,風險較低,分時共享經營是可行的。兩位經營主體在協商一致后,由設施設備投入者為主體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并指導雙方簽訂食品安全責任合同,各自獨立經營,共同履行食品安全責任義務。”匡興勇說。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趙維榮與合作伙伴在綿陽市場監管“證照智能導辦平臺”上提交了資料,很快申領了新證。同時,在監管部門指導下,趙維榮與合作伙伴分別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分別擬定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清單,建立獨立的經營臺賬,以保障食品安全。
拿到新證后,并不意味著不承擔責任。趙維榮告訴記者:“主體責任人、第一責任還是我,但我給分包人簽訂了分包責任書,若在他們經營時間段、經營范圍內發生的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投訴等,由他們負責。”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積極踐行監管為民理念,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探索破解了分時共享經營模式難題,推動餐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在促進餐飲共享經營主體快速發展的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積極開展上門服務、靠前服務,貼近需求服務,實現企業開辦和經營全面提速。
“我們將通過政策引導、‘名特優新’申報、資金補助等方式,對經營者加以扶持,并密切跟蹤評估他們的發展和安全情況。”科技城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分局副局長楊偉說,他們建立了食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備案模式,加強跟蹤指導,定期舉辦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幫助從業者提升專業素養和安全管理水平,健全行業規范和自律機制。(記者 鄭金容 劉鳳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