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收割機收割高粱
當前,在梓潼縣,一片片種植于荒山荒坡上的紅高粱已成熟,呈現一片喜人的豐收景象。據相關人士介紹,今年高粱長勢頗好,每畝產量相較去年預計增加30公斤左右。
近日,記者走進梓潼縣演武鎮上亭鋪村一片面積30多畝的坡地,只見高粱已經成熟,顆粒飽滿的紅高粱穗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伴隨著隆隆的機器作業聲,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成片地“吞”下高粱穗,又“吐”出粒粒飽滿的高粱,一茬茬高粱稈轉眼間便化作有機肥均勻地撒在田間,為小春生產提供了優質的肥料。
據了解,這片坡地此前由于道路崎嶇不暢、水源缺乏,導致土地產出率極低。如今,這片土地已被承包給種植大戶進行規模化種植。演武鎮上亭鋪村村民李永峰高興地說:“現在種植高粱相對而言技術要求不高,投資較少,效益卻相當不錯。而且成本低,見效快,種植過程也并不復雜。無論是種植技術還是銷售渠道,我們都無需擔憂,每畝地的收入能達1700元左右呢。”
演武鎮地處梓潼縣城以北,境內坡地較多,土壤較為貧瘠,加之外出務工人員多,致使部分邊遠坡地出現了撂荒現象。該鎮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積極引入種植大戶進行集約化經營,因地制宜選擇種植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高粱。并且,鎮政府積極與酒廠簽訂銷售協議,從而徹底解決了農戶的銷售難題。演武鎮上亭鋪村黨支部書記羅中安介紹道:“當前,我們組織了5臺收割機前來幫助農戶收割高粱,這樣既省時又省力,還能夠節約大約三成的成本。”
在大力推動高粱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梓潼縣積極探索發展“訂單農業”模式,切實解決農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資金、技術以及銷售等一系列難題。同時,通過推行規模化經營,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顯著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從而切實增加了老百姓的經濟收入。2024年,全縣共發展優質高粱12000多畝,預計將為農戶帶來2000多萬元的收入。
(林忠偉 記者 劉曉東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