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力突破 勇攀高峰
綿陽: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第十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上展出的超高劑量X射線FLASH放療儀。(視覺綿陽資料圖片)
編者按: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迎著2025年的朝陽,綿陽開始書寫新的篇章。2024,是一種蓄勢,走向2025年,綿陽依然會加滿油、鼓足勁,沿著高質量發展的大道勇毅前行。
即日起,本報推出《站在新起點》系列報道,從多角度展現綿陽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活力。敬請關注。
奮力突破、勇為人先,這是綿陽“向科技創新要答案”的寫照——
2024年4月19日,涪江實驗室發布2023年綿陽市核醫學科技進展,涉及醫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藥物、核醫療裝備兩大類共16項創新成果。
2024年11月,“綿陽造”數控機床(工業母機)入選省重大裝備首臺套目錄,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精密儀器制造等領域。
2024年11月6日,由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座商用多室質子治療設備生產基地迎來首臺設備下線。
2024年11月7日,長虹中玖閃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e-Flash超高劑量率電子射線放射治療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
……
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擁有一批國防科研院所,科技底蘊深厚。探索打破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壁壘,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這是綿陽肩負的國家使命之一。
這樣生動的案例也受到央媒關注:2024年9月,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目《新質生產力在中國》專欄,用時近8分鐘,對綿陽以原創性科技創新加快核醫療產業生態集聚情況進行了深度報道,并對“花瓣加速器”“超級顯微鏡”等硬核“綿陽造”進行了重點展示。
透過央視鏡頭看到,綿陽深挖本地“富礦”,打破院地“兩張皮”,變獨舞為共舞,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快轉化”。
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一間實驗室內,一個能夠將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新型工業CT樣機剛剛研發完成,這就是我國首個花瓣加速器的樣機,可應用于工業輻照、工業CT檢測、同位素制備等多個領域。
一臺設備的背后,是打破國外壟斷。花瓣加速器是高能工業CT里面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一個裝置,整個空間分辨率指標能達30微米,就好比在一個大鐵塊里面看到一根頭發絲的三分之一。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寫代碼開始,然后怎么去設計,怎么去控制束流的軌跡,怎么去確定里面這些電極的三維結構,解決了非常多的技術困難。
核醫療是現代醫藥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對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的有效手段,也是邁向精準醫學的重要途徑。當前,核醫療市場不僅成為全球醫藥行業熱門投資“新寵”,也是我國未來與發達國家競跑的產業新賽道。
“由于花瓣加速器擁有高效率、大功率、運行穩定等特點,非常適合生產醫用同位素。”該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說,在自主掌握大功率花瓣加速器后,團隊創新設計了一個串行的醫用同位素生產裝置方案,已和國內放射性藥物企業簽訂裝置開發合同,未來有望解決國內醫用同位素“卡脖子”問題,實現醫用同位素的自主可控供應。
科技創新是一劑“催化劑”,許多概念經討論、碰撞、合作,最終變為現實,將實驗室技術成果,孵化為產業發展活力。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以敢于“捅破天”的精神,奮力突破技術“天花板”,通過技術創新與運用,進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為打破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阻梗”,讓一個個“綿陽創新”“綿陽智造”從實驗室里走出來,成為城市創新的有力支撐。綿陽瞄準在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上的每個節點、每個主體,一方面深入在綿科研院所,尋找“沉睡”的科研成果,加速讓“紙上成果”擺上“貨架”;另一方面,從企業入手,摸清企業技術痛點,以揭榜掛帥、對接會等形式,讓市場與實驗室無縫對接。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在確定2025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中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國之大者、省之大計、市之大事。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健全科創基金集聚區運營管理機制。
談到2025年的工作,市科技局局長李韋表示,將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重點圍繞院所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銜接不緊密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通過市場化運營天府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體化建設涪江實驗室,組建低空經濟研究院等,引導各類創新平臺以市場為導向,改革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機制,促推院所科技成果加快實現產業化。(記者 郭若雪 魯文林)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