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綿陽天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之力加快提升智慧化保護水平——
“衛星工廠”加速推動“綿陽星座”全面組網
2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四川綿陽工業園北區的“衛星工廠”——綿陽天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走進測控中心,眼前一整面墻被大屏幕占據,來自太空中的多顆衛星傳回的信號在大屏幕上實時呈現。
“這就是‘涪城一號’的軌道,這張影像圖就是于今年1月8日對西藏定日縣進行的緊急成像,這些影像為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提供數據、影像支持。”綿陽天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誠指著屏幕上的地震災害雷達影像監測圖介紹道。
近年來,我市加快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發展,涌現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綿陽天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2020年的綿陽天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航空航天未來產業代表企業。目前該企業在衛星零部件及整星研制生產、衛星數據運營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2023年6月7日,該企業自主研制生產的“涪城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入軌。“涪城一號”衛星具備全天時全天候InSAR干涉成像功能,可以實現對地表毫米級的形變監測,其性能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涪城一號”SAR衛星在火山活動、地震分析、地質災害監測、城市安全管理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項目應用落地和科學研究成果。全年共計形成數據與應用服務合同29項,覆蓋12個省份,覆蓋面積超過7萬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涪城一號”衛星是“綿陽星座”的首發星。“綿陽星座”由6顆SAR衛星和3座地面站組成,項目建成后,將在自然資源、地災、住建、交通、水利、電力、能源等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
“‘涪城一號’將在地災應急監測預警、水利水電、交通設施安全評估等試點方向持續發力。目前公司正積極與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對接,針對重點關注區域開展常態化遙感監測,爭取3個月內完成首批試點區域數據建模與分析。”張誠介紹,同時,加快綿陽市域內典型應用場景示范應用,同步開展省內應用場景推廣,做到試點領域成功一項,推廣一項。
數據顯示,2024年,綿陽天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營收1.1億元,同比增長200%。當前,綿陽正聚焦“5+8+2”重點產業鏈,全力實施產業健圈強鏈行動,提出要加快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發展,這也為企業發展增添信心和動力。
張誠表示,將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不斷豐富產品應用場景,持續拓寬在地災防治、應急避險、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將藍圖轉化為可復制的標桿案例,通過全面組網“綿陽星座”,以科技之力加快提升城市智慧化保護水平。(記者 尹秦 王澤宇 實習生 劉書緹)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