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省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8%,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隨著收入增加、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鄉村正在釋放出強勁的消費活力。他們的錢到底花在了哪?購物車里都有啥?一起走進今天的《提振消費一線觀察》。
綿陽市三臺縣樂安鎮菜鳥驛站站長 金海瓊:我是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樂安菜鳥驛站的站長金海瓊。總共做快遞,從開始進入這個行業到現在是3920天了,最早的時間,一天只有兩三個快遞。像現在這個網絡發達了,平常最少的時候就是達到了七八百個嘛,到春節那個高峰期的時候,基本上是要翻一番。消費群體,最早的都是年輕人嘛,現在像那些大爺大媽那些,就是從幾歲的到幾十歲,七八十歲的都會買了現在。消費水平在提高,買的種類在增多。
從日均3件到數百件,從日用百貨到數碼產品……金海瓊的貨架,是樂安鎮消費變遷的真實寫照,也透射出“物流進村”的連鎖反應。走訪中我們發現,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不斷加碼,智能家電成了小鎮消費者的新寵,比如這家菜鳥驛站的常客魏亮。
綿陽市三臺縣樂安鎮居民 魏亮:我是魏亮,來自三臺縣樂安鎮,今年37歲。我們屋頭家人都喜歡在網上購物,最近就是享受這個國補政策,給爸爸買了一個電動的按摩枕,然后給屋頭就是買了掃地機器人,還有就是破壁機、空氣炸鍋啊。我總共買這些東西還是省了兩三千。現在城鄉的差距已經縮得很小了,而且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也會讓我的家庭生活的品質得到更大提升。
當魏亮家的掃地機器人正在工作時,300公里外的自貢市富順縣新灣村,村民彭林正駕駛著新換的轎車,接岳母到城里吃飯。
自貢市富順縣新灣村村民 彭林:我叫彭林,現年32歲。前一個月的時候,我剛剛換了一輛新車。這個車子原價是178000,省補補了8000,然后廠補補了45000,然后自己車子(置換)了3000塊錢,總的就便宜了56000塊錢。對我來說,對我們老百姓來說的話,花最少的錢,然后享受了高質量的生活。
除了換車,彭林最近的購物清單還主打一個全屋煥新。在他的新家,洗衣機、電視機、空調等家電像疊羅漢一樣,盡數享受了“以舊換新”政策,為他省下了4000多元。而彭林這精打細算的升級智慧,是來源于他所在的新灣村組建的一支“心靈港灣志愿服務隊”, 能為他提供“以舊換新”最新的政策信息。
自貢市富順縣鄧并關街道新灣村“心靈港灣志愿服務隊”隊長 彭旭:我是彭旭,目前是富順縣鄧井關街道新灣村“心靈港灣志愿服務隊”的隊長,主要是從事的就是幫助我們的一些,重點是行動不便的老人這些人員。其實我們自己的購物車這個除了我們自己的外,也包含了我們這些村民他們要買東西,所以說其實我們的購物車也就是我們整個村的購物車。
自貢市富順縣鄧井關街道新灣村“心靈港灣志愿服務隊”隊員 李萬群 :上次我給你買了個四件套,你用起怎么樣嘛,舒不舒服?舒服。你有啥子你就給我說,你需要啥子,我就幫你買。
自貢市富順縣鄧并關街道新灣村“心靈港灣志愿服務隊”隊長 彭旭:在摸排中發現,就我們農村老人他其實也是有購物需求,因為大部分人,他們不會使用這個智能機。我們就會主動去跟他溝通,來跟他進行一個采購。那他們的一些農產品,我們目前在我們新灣村有專門負責這個從事直播銷售的,通過這個農產品的銷售來帶動他們把自己這些產品賣出去。
手機里拉不到底的代購訂單,是服務隊帶領大家“買買買”的見證;而直播間里刷不停的成交數據,是全村“賣賣賣”的數字勛章。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生活物資到精神關愛,小鎮青年的購物車里,裝得滿滿的,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