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旱地充分利用,沒水也能種稻。夏種時節,綿陽梓潼縣首次引進旱稻種植技術,解決了缺水地塊水稻種植難題,為種植戶增收和農業集約化發展提供新路徑。
6月16日,記者走進梓潼縣石牛鎮青華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糧油種植基地,一臺新型水稻旱播機在田間作業,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作業。不到10分鐘,三畝地的旱稻便種植完成。
“以前這片地因為缺水只能種玉米,產量低且收益不高。今年改種旱稻,有技術指導不用愁。”梓潼縣石牛鎮青華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李春介紹,明年計劃擴大旱稻種植面積,增加收入。
“旱稻具有節水節肥、增產增效等優勢,生長周期無需水層覆蓋,可像小麥、玉米等旱地作物一樣‘旱種旱管’,同時少了育秧環節,每畝節約成本200元,預計畝產600公斤以上。我們將采取‘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做好后期管理的技術指導工作。”梓潼縣農業技術人員李來勇說。
據介紹,旱稻尤其適合規模化種植,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全程機械化。今年,梓潼縣按照“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引進既有高產優質特性又有節水抗旱特性的“旱優73”“雅旱優5287”等品種,計劃種植旱稻1500畝。
(林忠偉 涪江觀察記者 劉曉東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