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6月19日,位于蘆溪工業集中區的綿陽三臺萬噸種子智能加工及倉儲配套設施項目正式投產,標志著三臺縣現代農業向智能化、標準化邁出關鍵一步,也為“川種出川”裝上了新引擎。
四川臺沃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全紅介紹,這個投資1億元、占地35畝的“種子加工廠”項目投產后,將覆蓋西南地區80%的縣(市、區),帶動1000余人就業,填補綿陽市良種智能加工空白,預計年加工產值超3億元。
走進寬敞明亮的加工車間,兩條全自動生產線正高速運轉。從精選、分級到烘干、包裝,全程無人化操作,一粒粒種子經過“智能體檢”后,合格率高達99%。
“以前人工篩選難免有漏網之魚,現在有瑕疵的種子都逃不過智能分選機。”車間負責人涂丹指著顯示屏上的實時數據介紹,新技術讓種子加工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包裝破損率低于0.5%,相當于每年多“搶回”幾百噸優質種子。
項目配套的萬噸級智能倉儲系統更是亮點——
◆低溫庫能精準調控溫度和濕度,讓種子住進空調房,發芽率長期保持在95%以上。這樣的硬件水平,不僅在四川領先,更達到農業農村部種業A證企業標準。
◆擁有萬噸級倉儲能力和日加工80噸優質種子實力,達產后,每年將有1萬噸優質種子沿長江東進,可滿足500萬畝農田需求。
另外,該項目投產后將通過“龍頭企業+訂單種植”模式,帶動2萬畝制種基地,預計為制種農戶創收6000萬元。達產三年后,制種基地可達4萬畝,為制種農戶創收1.2億元以上。
作為三臺“種業強縣”戰略的標桿項目,該項目背后是全縣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近年來,三臺縣依托“院士工作站+企業+基地”模式,已培育出“泰優粵禾絲苗”等省級優質稻種,全縣糧油訂單基地超10萬畝。未來,三臺將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培育”,打造從實驗室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讓更多農戶分享“智慧農業”紅利,為三臺縣現代種業新賽道注入更大科技力量。
(柳洪濤 涪江觀察記者 李春梅 王何力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