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曾太 李春梅 文宇
近日,綿陽“新春第一會”——發揮中國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2025年推進大會召開。大會明確要扎實抓好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建圈強鏈等八大行動,為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謀篇布局。
作為全市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南翼骨干支撐,三臺縣委書記曾建軍表示,三臺縣將堅決扛起大縣擔當,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統籌,深入落實《發揮中國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聚焦產業、項目、開放、創新、民生五大領域攻堅突破,為綿陽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貢獻三臺力量。
三臺素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幅員面積2659.7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底,擁有市場主體7.3萬余戶,其中企業主體1.6萬余戶,蘊含了強大的產業潛力。
在產業發展上,三臺將把作為農業大縣的比較優勢發揮到極致,繼續保持生豬、糧食、油料在全省的領先地位;補齊工業短板,做強紡織鞋服產業,做優健康食品產業;在新材料、新能源上探索新的項目;在文旅發展上,把文旅產業作為三臺的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現有資源要素,打造成渝地區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項目建設是城市發展的“硬支撐”,是經濟增長的“強引擎”。抓住項目這個“牛鼻子”,不僅能完善基礎設施,更能激活發展活力,夯實城市騰飛的根基。抓好項目建設,第一個層面要把目前各類在建的項目盡快建成投用;第二個層面按照“必須要干早晚要干,符合三臺實際的原則”,做好一大批產業基礎設施項目的策劃和包裝;第三個層面要繼續做好產業項目的招引,為三臺的產業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對外開放是城市發展的“活力泵”,能引入資源、拓展市場、促進交流,賦予城市廣闊視野,助其蓬勃發展。抓好對外開放,要學習先進地區、發達地區的做法,要對外講好三臺故事,要抓好對上爭取。
創新發展是驅動產業升級、激發人才匯聚、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殺手锏”,為城市的長遠繁榮提供保障。抓好創新發展,創新是解決三臺發展的出路問題,一方面在工作體制機制上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要抓好微網實格建設;另一方面要抓好大數據中心建設,通過“科技+人防”雙輪驅動,實現對基層治理的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民生工作一頭連著百姓冷暖,一頭系著城市未來。三臺是人口大縣,老百姓對民生工作的個體感知與訴求越來越多元化,要集中精力抓好教育、衛生等公服設施建設,解決好安全飲水、農村道路補短等問題。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