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要素下鄉 鄉村資源進城
北川:一場產業的“雙向奔赴”
北川云上石椅六合別院
傍晚6時,北川云上石椅六合別院的餐館里,鐵鍋里金黃油亮的雞塊在柴火灶上咕嘟作響,雞肉的香氣混著羌寨花椒的麻味飄出了店門。食客楊女士夾起一塊帶皮雞肉,聽餐館老板介紹,這跑山雞來自30公里外的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沙壩村,吃玉米和蟲子長大。
在石椅羌寨農特產品商城的玻璃柜前,上海游客正掃碼購買真空包裝的臘肉。
這兩處相隔30公里的消費場景,因一只跑山雞、一塊臘肉的流通,悄然串起了北川城鄉要素流動的鮮活故事。
“在石椅羌寨設商城,是企業市場拓展的新嘗試,羌寨風情與旅游資源帶來了客流,通過體驗式消費拉近了與消費者距離,并與村里建立穩固原料供應關系,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20%。”北川某臘肉企業負責人唐瀅蓮說。
產業鏈另一端,沙壩村村民鄒雨忙著為跑山雞稱重。“以前銷售渠道窄,現在形成閉環,我們專管養殖,收入翻了好幾倍。”鄒雨笑著說。
縣城臘肉企業依托曲山鎮石椅村農產品交易中心,在羌寨設立農特產品商城,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更激發了鄉村旅游活力;石椅村則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將跑山雞直供縣城郊區的柴火雞餐館,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
從企業負責人的賬本到鄒雨的笑臉,這些微觀個體的增收故事,正是北川構建“雙向奔赴”產業協作格局的生動縮影。
柴火雞
近年來,北川以產業協同為核心驅動力,打破城鄉界限,通過創新合作模式與構建流通橋梁,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與高效配置。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立足城鄉資源稟賦,以系統思維推動城市要素下鄉,通過政策引導,推動資本、技術、人才流向鄉村,催生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推動鄉村資源進城,依托數字化營銷網絡與農產品交易中心,將鄉村生態資源、特色農產品精準輸向縣城市場,實現“山貨出川”與“資源變現”。
真空包裝的臘肉
同時,通過統籌產業布局、共建基礎設施,形成“規劃一張圖、要素一盤棋”的發展格局。實施人才返鄉支持、城鄉技術結對、產業基金調配等舉措,推動要素高效流動。
截至目前,北川全縣80余家城市企業與鄉村建立產銷聯盟,帶動社會資本下鄉超千萬元,為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注入強勁動力。(楊舾然 劉書會 記者 唐云峰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