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5月15日電 題:警示一片、治理一域——云南多措并舉強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
新華社記者字強
“我來找你們說明問題,我不想再擔驚受怕了……”近期,云南省曲靖市召開正風肅紀警示教育大會后,陸良縣中醫醫院醫生陳某某在丈夫的陪同下走進了紀委監委,主動交代了自己收受耗材供應商回扣的事實。
“這背后是反腐敗高壓態勢的持續震懾和警示教育的不斷強化。”陸良縣紀委監委辦案人員說,陳某某主動投案,家人起了關鍵作用,如果不是家人反復勸說,她可能還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記者了解到,曲靖市紀委監委通過邀請家屬與黨員干部共同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旁聽庭審等,共同感受家風不正的嚴重危害,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家屬當好“監督員”,共筑家庭“廉防線”。
這是云南多措并舉強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的一個縮影。
玉溪市澄江市固定資產投資層層加碼,部分經濟指標失真;大理州劍川縣向鄉鎮下放行政職權過多過急,導致基層接不住、管不好……近年來,云南省對各地區各部門存在的“四風”問題不遮掩、不回避,敢于揭短亮丑,公開曝光典型案例,嚴肅追責問責,起到了查處一案、通報一起、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
“2024年11月,保山市農業農村局在當年已2次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督導’的情況下,印發《關于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業務指導的通知》,對全市5個縣(市、區)開展全覆蓋‘業務指導’,但工作中主要是通過查閱臺賬資料、重點訪談、入戶核查、項目實地抽查等方式,查找縣鄉兩級存在的問題。‘業務指導’結束后,還印發通知反饋問題,要求各縣(市、區)、各鄉鎮制定整改措施、建立整改清單,并將整改情況納入全市年度問題整改調度。”
近日,云南省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省紀委辦公廳對保山市農業農村局以業務指導為名,隱形變異開展“督檢考”問題進行通報,引發社會關注。通報指出,保山市農業農村局以上做法,實質上是以業務指導之名行督查檢查之實,違反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中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的有關要求。
“針對通報的問題,我們深刻剖析原因,嚴肅認真抓實整改,堅決防止問題反彈和新的問題發生。”保山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
“警示教育是最及時的咬耳扯袖,案例通報是最鮮活的反面教材。”云南省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云南省堅持把典型問題核查通報作為減負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多元化線索收集、精細化核查認定、立體化通報警示、長效化整改整治工作機制,每月派出小分隊,以“四不兩直”方式到各地查找問題,對于核實的典型問題,采取會議點名、印發文件、媒體公開、拍攝警示教育片等方式進行通報曝光,既見人見事、紅臉出汗,又督促各級各部門舉一反三、對照整改,由糾治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
據介紹,2024年以來,云南省級層面已通報典型案例7批27個,其中公開曝光4批8個,帶動州(市)層面累計通報典型案例43批175個。云南將中央層面和省、市兩級通報的典型案例匯編成冊,印發各地區各部門引以為戒、對照糾偏;同時,選取省級層面通報的部分案例組織拍攝警示教育片,讓相關責任人出鏡亮相、現身說責,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強化警示震懾;圍繞基層反映強烈的“督檢考”過多過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等問題,拍攝《湊“數”的政績》《基層干部“迎檢”之困》等警示教育片,在相關會議上播放,以“片中事”警醒“看片人”。
隨著減負工作走深走實,警示教育效應不斷彰顯,廣大基層干部能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基層各項工作。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瑤山鄉黨委書記盤健說:“文件少了、會議少了、填報表數少了、督檢考少了,干部走訪群眾的時間更多了。”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