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紫薇/整理
市經信局
市經信局堅決扛牢建圈強鏈職責,以特色產業新賽道為主抓手,一體化推進“587”重點產業建圈強鏈。推進機制方面,全覆蓋建立建圈強鏈協同推進機制,創新制定“一圖一表一隊”可視化清單,配套“通用+專屬”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實“587”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估體系建設要求,形成高效運轉的一體化工作格局。能級提升方面,牽頭推進航空航天、新型顯示兩條省主要承載地產業鏈以及航空電子、磁性材料和電機兩條市特色產業新賽道,全力建設全國新型顯示產業名城,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航空電子產業高地、國內磁性材料“第四極”。生態優化方面,扎實推進企業服務、項目攻堅、技術攻關、市場開拓等重點任務,全力推進“587”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壯大。
市委軍民融合辦
市委軍民融合辦以院地協作、創新賦能、項目支撐、場景牽引為主線推進特色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激光及太赫茲技術應用產業上,圍繞激光光學材料、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激光及太赫茲裝備系統等領域,構建創新策源地和產業聚集區,建設總投資40億元的12個重點項目。核醫療產業上,聚焦核素、核藥、核裝備重點環節,實施核醫療全產業鏈攻堅工程,推進總投資45億元的21個重點項目建設,在全國率先形成“堆器耦合”的核素供應能力,打造全國核醫療產業發展高地。商業航天產業上,聚焦商業火箭、商業衛星、空間飛行器、衛星數據應用四大領域,構建“箭星器數”生態體系,推進總投資24億元的13個重點項目建設,建成西南地區唯一商業火箭發動機試車臺,下線首臺“綿陽造”商用百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完成“綿陽星座”6星組網,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聚焦機器人特色產業新賽道精準發力,推進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發展壯大。創新策源方面,在成都科創島推動設立科技城專屬窗口,爭取更多人工智能項目納入“雙向揭榜掛帥”并產業化,盡快獲批建設省級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省級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主體培育方面,高水平運營科創投公司,精準支持產業項目落地,力爭今年簽約落地機器人項目5個以上,同時依托機器人訓練場,加快建立“學分互認、人才聯培”機制,全面提升專業人才培育質量。場景生態方面,力爭今年建成智慧警務、智慧商貿、智慧文旅等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示范案例,推動人工智能產品本地部署應用80臺(套)以上。
市農業農村局
市農業農村局緊盯現代種業特色產業新賽道發展目標,多措并舉推動現代種業全產業鏈發展。著力實施品種培優行動,建成全省唯一市級種質資源庫,聚焦基因編輯、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性新品種選育。開展重大項目攻堅,科學謀劃儲備一批現代種業重大項目,加快推進600頭種公豬站備份場建設、蛋雞核心育種場建設等項目落地實施。加快成果轉化應用,支持舉辦全國地方黑豬高質量發展論壇(預計9月召開)、川北糧油種業創新聯盟成果發布會等活動(預計8月召開),確保今年現代種業產業規模超80億元、2027年超100億元。
編輯:譚鵬